合作QQ:165687462 | 合作热线:0755-836927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今日深圳 | 娱乐星闻 | I T资讯 | 名企之窗 | 深圳教育 | 旅游资讯 | 社区活动 | 美食乡村 | 公益活动 | 时尚奢华 | 品牌消费 | 数码电子 | 体育快报 | 汽车之家 | 房产家居 | 女性母婴 | 健康养生 | 智能科技 | 文化艺术 | 深圳交通 | 原创活动 | 最近更新 |
当前位置: > 首页 > 盐田 > 今日深圳 > 深圳头条 > 正文
揭开富豪账单:李嘉诚赚取110亿美元封王
阅读 2008/1/22 3:14:21来源:szol.net 作者:深圳在线
 1月17日,一纸《福布斯香港40大富豪排名榜》落下,财富滚雪球的故事成冬天里的一把火。

    李嘉诚,80岁,其财富规模从2006年底的220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底的330亿美元,一年之内完成财富增值45%,蝉联香港富豪榜之首。电讯业务给李嘉诚执掌的长和系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旗下和电国际去年将印度流动通讯业务和记伊沙的股权出售予Vodafone,就为他劲赚110亿美元,占去年财富增值额度的110%。

    新鸿基地产公司的郭氏兄弟,财富总值240亿美元,位居探花。恒基兆业地产公司主席李兆基以230亿美元的身家夺得榜眼。

    此次上榜富豪的总身家合计1792亿美元,较中国内地的40大富豪多出590亿元。事实上,不少富豪的财富增值源于去年恒生指数的上升,这其中包括自身主业股价的上涨和其他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他们是大富豪,也是大投资家。

    富豪持股几无雷同

    做小生意要勤奋,做大生意要计算精确。这是香港富豪李兆基的名言。

    持有中国人寿(601628)(2628.HK)4年,从2003年末开始,建仓成本3.625港币,持股数量近4.3亿。至今,持股数量未发生变化。这是李兆基。

    同一时间,李嘉诚也介入中国人寿H股,与李兆基建仓成本相同,持股数量相同。不同的是,持有一年两个月之后,李嘉诚在5.150港币的位置减持中国人寿约2.1亿股。

    "四叔(李兆基)看多,超人(李嘉诚)减持,资本市场上的大人物特色分明,每一种策略都可能赚钱。"大陆某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对理财周报记者如是说。2007年过去了,香港富豪们的财务账单又变幻出新的面貌。

    在香港联交所网站查询投资家们2007年的财务账单,鲜有雷同者。其中,李嘉诚潜藏在TOM Online Inc、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德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香港上市公司身后;郭氏三兄弟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在过去的一年中,集中持有新意网集团有限公司和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李嘉诚不停减持H股

    连续增持长江实业

    减持。李嘉诚在2007年香港市场投资界的关键词。

    2007年,李嘉诚为香港联交所18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董事。这一年,他对其中的8家企业进行了明显的减持。

    11月2日、7日、9日,12月14日,李嘉诚马不停蹄地对中海集运(601866)(2866.HK)进行4次减持,占已发行股本百分比从14.98%降至4.07%。

    9月2次,10月5次,11月3次,这是李嘉诚在南方航空(600029)(1055.HK)上的减持记录。减持之时的每股平均价从13.213港币一路下行至8.670港币。

    11月5次,12月1次,在中国远洋(601919)(1919.HK)上的减持频率在冬季显得异常迅猛,占已发行股本百分比从12.27%下降至3.89%,减持价格约为36、33、30、31、31、24港币,减持股数约为1.7亿,套现金额超过51.7亿元。据统计,李嘉诚在上述3只H股上套利约90亿港币。

    这种密集减仓套现的举措与同期恒生指数的下跌幅度应有莫大关系。2007年10月30日,香港恒生指数创下历史新高31638点,当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达到了20400点。在最高位出现不久,11月初,监管层表示暂停"港股直通车",恒生指数"过山车"现象产生。之后,港股一路下滑。2008年1月16日,恒生指数跌穿25000点,报收24450点。

    此后媒体报道监管层态度,认为开通港股直通车须考量四方面因素:内地资金流动的法规监管;资金流入对香港及内地市场的影响;股民的风险教育;市场是否会出现大幅的波动从而影响港股稳定。鉴于各方面因素,港股直通车暂停。

    套现节奏紧跟大盘下跌走势。除了对南方航空的几次减持发生在10月30日之前,李嘉诚对手中中国远洋、中海集运、南方航空3只H股的减持均发生在10月30日之后,11月初减持尤为频繁。2007年末,李嘉诚在公开场合表示,港股近期仍会波动,建议小心。被问及配售中国远洋及中海集运的决定时,李嘉诚却不予置评。

    除了减持H股之外,李嘉诚还对香港本土的多只股票进行了减仓。包括永安旅游(1189.HK)、金匡企业(0286.HK)等。其中,金匡企业在2007年共被减持5次,套利约1.1亿港币。

    颇为有趣的是:2007年,李嘉诚不断增持自家公司--长江实业(0001.HK)。3月份开始,李嘉诚开始不停增持长江实业,占已发行股本比从39.03%抬高至40%。而这一路走来,长江实业的股价从96.781港币升至110.289港币。这种增持自2003年以来就一直持续,从未间断。2007年初,李嘉诚持有长江实业的市值约为875亿港币,而7月13日为李嘉诚去年对长江实业的最后一次增持,此时他持有的市值高达1022多亿港币,其间增值147亿港币。而如果从2005年李嘉诚增持长江实业开始计算,增值额度已高达1020.1亿港币。

    根据长江实业中期业绩公告,2007年上半年,集团占和记黄埔集团股份溢价53%,约为143.7亿港币。而集团的地产业务也以高于经济增长趋势的步伐稳健扩张。"透过积极投资及收购土地,集团分布香港、内地、新加坡及英国的优质土地储备持续稳步增长,庞大的土地储备为集团奠定了坚稳的发展平台。"截至2006-2007年度报告期末,长江实业税前净利达到了190.71亿港币,同比增长近50%。

  李兆基咬定中国人寿不放

    与李嘉诚不同,被誉为亚洲股神的李兆基坚持看多香港市场。

    2007年12月初,李兆基预测:港股将告别先前的大幅波动,并在月底前逐步攀升至30000点,并在2008年春季上摸至33000点。12月底,面对连续多个交易日的低迷表现,李兆基将原先恒指2008年春季会见33000点的预测修订至2008年秋季。他表示,调低港股目标预测是因为内地宏观调控和美国次债影响较他原先预期大,但他仍然看好在香港上市的国企股表现。

    在李兆基看来,挖掘国企股的"得意之作"应属于中国人寿(2628.HK)。2003年末,李兆基以3.625港币的建仓成本,配置中国人寿约4.3亿股。截至2008年1月16日,中国人寿股价已经攀升至33.45港币。股价和市值升了9倍之多,纸上财富增加达127.8亿港币。

    除了投资中国人寿,四叔李兆基更多的故事与香港本土上市公司有关。他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主席兼总经理,美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

    李兆基多年来一直小幅加仓担任董事的两家上市企业。截至2007年底,李兆基持有美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约2.6亿股,占发行股本百分比44.21%。12月31日,该股股价为13.74港币,相比2004年7.5港币的股价翻了约一倍。市值增长了约16亿港币。

    在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上,李兆基的持股比例从2003年的33.17%小幅上升至33.55%。股价从5.4港币上涨至8.0港币左右,上升幅度约50%。

    就一个阶段的投资收益来讲,李嘉诚采取落袋为安的策略,仅在南方航空、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上就套利约90亿港币,他已经可以被称为一个赢家。而李兆基在2007末还动用10多亿资金分阶段入市,到底谁是香港资本市场的大赢家尚需时间来检验。

   刘銮雄高位抛售XD中国平安

    在李嘉诚和李兆基之外,香港的其他富豪也在走着自己的财富道路。后起之秀,47岁的富豪刘銮雄为香港联交所7家上市公司股东,40大富豪排名第六。2007年末,他对中国平安(601318)(2318.HK)进行了减持,对中海油(3983.HK)进行了增持。

    刘銮雄对中国平安的持有是一个上山下山的过程。2007年8月初,刘銮雄对中国平安持有的份额首度超过5%。然后在8月底和9月底出现两次增持,占已发行股本百分比从5.12%上升至7.03%。10月29日开始,刘銮雄对中国平安进行了3次减持。11月21日,刘銮雄对中国平安份额的持有为4.89%,低于5%,即使他再对该股进行减持,根据香港联交所的规定已经不需要进行披露。刘銮雄开始减仓的时间与港股2007年的最高点时间基本吻合,之后港股一路下泄,刘銮雄的减持可谓逃过一劫。

    对于中海油,刘銮雄却显得情有独钟。2007年10月17日,刘銮雄以6.577港币的成本增持中海油450万股,持股数达到了1.1亿股。虽然至2008年1月16日,中海油的股价随大盘一路跌至5.1港币,刘銮雄安然不动。

    郭氏兄弟抱团新鸿基

    对于郭氏三兄弟来讲,集中持有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的股票是二级市场投资的一件要事。

    2003年以来,郭氏兄弟在新鸿基这只股票上一直保持着小步跑的姿势。从2003年占已发行股本44.91%上升至2007年10月底的46.45%。而期间股价从35港币飙升至150.75港币,翻了4倍之多。目前,郭氏兄弟持有的新鸿基的市值已经在1600亿港币左右。

    股价上涨和房地产市场的景气不无关系。《福布斯》杂志指出:来自外国机构的大量外国资金和投资促使商用办公楼租金增长了逾20%,推动了房地产价格,并使香港房地产开发商与房东的财富大大增加。

    新鸿基2006-2007年度年报也表示:在就业市场环境改善及市民收入持续数年上升带动下,置业者对楼市的信心增强。自2006年中以来,随着利率上升的阴影减退,住宅楼市的成交量温和上升,楼价亦见稳定。由于供应有限,豪宅楼价上升,表现优于一般楼房市场。

    新鸿基2007年较佳的盈利表现还来自于物业租金。连同合营投资物业应占权益,2006-2007年度新鸿基集团的租金收入达到了港币34.98亿,同比增长12%。期内租金收入净额为港币25.35亿,同比增长13%。集团旗下收租物业出租率维持在94%的高水平。整体租金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各类物业新租及续约租金有所提升,其中以写字楼的租金增幅较大。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7-2019 www.szol.net 深圳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15080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