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QQ:165687462 | 合作热线:0755-836927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登录 | 注册

今日深圳 | 娱乐星闻 | I T资讯 | 名企之窗 | 深圳教育 | 旅游资讯 | 社区活动 | 美食乡村 | 公益活动 | 时尚奢华 | 品牌消费 | 数码电子 | 体育快报 | 汽车之家 | 房产家居 | 女性母婴 | 健康养生 | 智能科技 | 文化艺术 | 深圳交通 | 原创活动 | 最近更新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南山 > 名企之窗 > 名企要闻 > 正文
阿里主动淘汰大批产品,如此“自残”真的需要勇气
阅读 2015/5/11 11:26:21来源:深圳在线 作者:牛海滨

  这两天,淘宝卖家在后台收到了一份产品下线公告,通告“慢慢付”业务下线。据称未来一段时间里,“天猫宝”、“快捷保镖”、“快捷分期”、“天猫分期”以及“话费卡”等一批产品将逐渐从支付宝付款页面下线,部分功能会与其他业务进行整合。

  很佩服阿里巴巴有这样的勇气,如此大规模地开展业务和产品清理工作。产品应该有生命周期,到了一定时间的时候就要淘汰;另一方面,在试错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产品。谁都知道,要维持那些本该关闭的产品的生命,会加大运营成本。但是在现实里,产品下线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并非所有企业都敢这么做。

  为什么产品下线难?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技术处理难。

  优秀的企业不该让每条产品线成为独立的烟囱。对于一个提供多产品的企业来说,很难将某一个产品完全独立出来。有时是产品与产品之间有关联关系,比如嵌套、捆绑,或者产品A是产品B的先决条件等;有时是产品存在于不同的流程和环节中,比如某产品的客户服务是整体服务的子流程等。

  因此,对于某些产品来说,下线之前首先梳理支撑系统和运营流程中与这个产品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实施产品的解耦和剥离,其难度和工作量往往不亚于重新开发一个新业务。即使有的产品在开发时就考虑到了下线,最多也只是通过松耦合尽量降低产品下线成本,还是要做很多工作,消耗很多资源。

  其次,是存量客户难。

  很少有刚一诞生就夭折的产品,即便是问题多多的产品,上线之初也会花大力气做营销推广,甚至试图改变客户习惯,力争让客户接受新事物。如果产品要下线,该如何处理这些存量客户,这是个既艰巨又敏感的难题。

  即使有的企业精心设计策划了客户迁移方案,甚至给予客户补贴,但很多问题仍无法避免。比如有的客户为了获得更高的补贴,发扬“钉子精神”坚守阵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的客户已经形成习惯不愿改变等。即便客户按照企业的意愿完成了迁移,也可能降低了信任感、满意度乃至忠诚度,给企业和客户的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是人事关系难。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谈及产品下线评估等问题时,都难以完全避开负责的人事关系。即使在各方都一心为公,都能做到对事不对人的好企业,也很难对产品的评估工作做到完全客观公正。没有人乐于看到自己付出心血培育出来的产品走向坟墓,因此只要不是“死透了”的产品,对于下线的讨论和争辩往往比上线时还要激烈、持久。

  更何况,产品下线问题的讨论往往掺杂了很多非技术因素。比如上线时的承诺、决策;价值评估的口径、结论;运营不佳的现象、原因;替代产品的选择、方式等。更有甚者,如果某些产品贴上了某些专业人士或领导的标签,那么产品下线的问题就更会复杂化,当简单的技术问题成了政治话题的时候,谁还愿意碰这块烫手的山芋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多产品运营的企业来说,很难将业务下线节省的运营成本量化,说不清下线的动作能省掉多少成本。因此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业务下线需要花费成本,同时还降低了收入,不利于客户的忠诚度和价值贡献,产品下线成了费力得罪人又不讨好的行动,除非有绝对把握或者痛得受不了,否则不敢轻易下手砍产品。

  移动互联网时代,节奏越来越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在不断有新产品诞生的同时,曾经的优秀产品在渐渐衰老,面临被淘汰的压力和命运。对于企业来说,建立长效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对该淘汰的产品有既定的规则,那么就可以减少很多内部的讨论和争议,提高产品更新效率。如果对产品下线的过程有既定的规则,就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压缩下线时间,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所以说,对阿里巴巴这次业务和产品清理的大动作,我真心佩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7-2019 www.szol.net 深圳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15080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