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1月30日,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以及鲁巍、刘颖、郁昱三位“科学探索奖”获得者做客央视财经频道高端品牌谈话节目《对话》,与主持人陈伟鸿一道共同探讨科研和人生。科学家们是如何走上科学这条道路?勤奋和天赋到底哪个更重要?得到了奖金怎么花?如何平衡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的内在矛盾等话题,四位嘉宾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解答。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施一公、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于2018年11月共同发起,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科学探索奖”是一个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也是国内目前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2020年9月25日,“科学探索奖”正式公布第二届获奖名单,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鲁巍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研究的领域是超短超强激光驱动的尾波加速器及光源技术。该技术有望将大型加速器与光源的规模缩小到普通桌面级别,这将为激光和加速器在工业、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带来革命性变化。刘颖29岁就成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后担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她长期从事细胞应激和稳态调控相关研究,获得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郁昱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曾获得全国密码算法设计竞赛两项一等奖。他长期从事密码学研究,如安全密码理论与后量子密码等前沿研究工作,解决了基于编码的后量子密码等方向上的多个公开问题。
科学家从小就是学霸吗?
鲁巍认为自己算不上特别。他在节目中透露自己从小上课就爱走神,初中的时候特别爱看武侠小说,上课的时间会透过桌上的洞看小说,一天大概要看四至五本。
在高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在旧书摊上,翻到了一些大学的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等书,这令他产生了较大的转变。他当时看到了一个叫“极限”的东西,感到很神奇。虽然当时的他看不明白,但他有钻研的精神。花了一些时间,就把微积分、普通物理中相对比较基础的部分弄明白了。当他弄懂之后再去看高中的知识,反而觉得比较简单。
刘颖从小到大都属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这种类型。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都是班干部,学习成绩没掉过年级前六,且没有出现波峰波谷的情况。
郁昱则表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他考大学时志愿填了清华,后来考砸了,然后可能就要调剂到二本学校。他打了一个申请,表示不服从调剂,所幸第二年考的不错,考了县城第一名。但有了第一年的经验,也没敢报清华,最后报考的上海的一所名校。他甚至表示,自己被鲁巍老师的“凡尔赛”震伤了。
科学家的好奇心从何而来?天赋真的那么重要吗?
不是所有科学家从小都是学霸,然而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则是完全一致的。刘颖在节目中回忆自己小时候是如何对生命科学这个领域感兴趣的。她上小学的时候,有时放学早家长还没下班,自己可以在外面玩。那个时候她就经常蹲在路边看蚂蚁,看着蚂蚁找食物,找到食物之后回到洞里去告诉其他的蚂蚁,接着排着队一个一个过来,在那里把食物分了,然后再搬回去。她会观察这些过程,有时候还会给蚂蚁制造一些干扰,看看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她从小就对生命科学十分感兴趣,因此高考的时候志愿上只填了生命科学,而且是不服从调剂。
郁昱对代码的热爱,则源自于电脑游戏。他从小时候喜欢用爸爸的电脑打游戏,有些游戏会有一些程序员留下的“后门”,比如说输入一些指令,3条命就变成30条命了。也有一些程序员他留下的bug,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结果,如果某个人有足够的水平,就可以把电脑的代码做一些反编译,看清楚里面的逻辑,这启发了他对编程的好奇心。
天赋到底是不是最重要的呢?科学家是否会衡量自己的天赋呢?鲁巍表示,自己一般不会想这个问题。鲁巍认为,伟大的科学家,一定是源于热爱,当然他们也具有极高的天赋。但是到底是天赋成就了热爱,还是热爱成就了天赋,其实难以分清。当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不顾其他、无所顾忌的全力去追求,正是这长久种热爱成就了天赋。
张胜誉也举出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例子。大家都认为数学需要极高的天赋,他曾经在2002年就这个问题请教陈省身,“你发现一个人他聪明的不得了,他对这个数学特别有感觉,你怎么看这个事情?”陈省身的回答让张胜誉非常惊讶,他说数学所有的感觉都是因为你对某个很陌生抽象的结构或者是形状,已经做了很久的研究,然后你才会有这种感觉。就好像数学是你最好的一个伙伴,有了天天在一起的日积月累的了解,才能拥有这种看上去是“天赋”的感觉。
科学家真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吗?
刘慈欣有一个短篇叫《朝闻道》,描述了一个超级文明来到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科学家达成了一个协议,让他们知道自己最想了解的终极真理,然后他们必须自杀。物理学家想知道大统一理论的表达式,数学家想知道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方法,生物学家想知道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得知答案之后,他们慷慨赴死。
当三位青年科学家面对这个假设性问题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否定的答案。
鲁巍拿爱因斯坦举例。爱因斯坦的前半生有非常多伟大的发明,后半生致力于物理的终极理论。但是事实上后来证明,在他那个时代,这些问题不管他多么努力,他其实都不可能成功,因为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被发现,比如夸克等。真正的科学是没有终极答案的,它永远是在新的突破之后形成新的不确定性或者未知的东西,所以他认为不一定非要像殉道者那样,为了答案去跟上帝做交换。
作为一个生物学家,刘颖最好奇的终极问题是:“人的记忆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我们人的记忆到底是怎么储存在这些神经细胞里的?”但是对于她而言,做研究并不是一定要得到最终的答案。她之所以从事科研,是因为她的好奇心,她做实验能够感到开心,她只想去享受做科研最纯粹的快乐,这就够了。郁昱认为,其实很多疑问都解决不了,他也不愿意用生命去换终极问题。虽然有一些问题获得答案可以对密码学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距离实用化还很远。
科学研究应不应该以“有用”为导向?
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表示,这个问题不能极端化。摒弃一切的实用主义,走到一个纯粹基于好奇心的研究,或者是采纯粹的实用主义的研究,这两种路径都不对。我们每一篇文章或者每一个工作,在评定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要去问,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这也会伤害很多的未来将有重大应用的研究。有些则因为在现在还看不清,或者看到这条科研路上全是坑,所以会有人来质疑,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呢?因为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就不去做这样的基础研究,也是不对的。
张胜誉在节目中透露,“科学探索奖”的得主的奖金分五年发放,每年发放人民币60万元,共300万元。鲁巍表示自己还没想好怎么花这个奖金,郁昱表示将用奖金来“改善生活”。
相关文章